75年峥嵘岁月,在中国的带领下,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大台阶,农民收入持续增长,农村民生显著改善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古老的中国正迈着年轻的步伐,坚定不移地走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征途中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,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深入实施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。
吃得饱,还要吃得好。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,品种多样。经济作物生产蒸蒸日上,蔬菜水果琳琅满目,居民的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更为丰富。畜禽生产质效提升,肉蛋奶供应充足。尤其脱贫攻坚以来,广大农村全力发展畜牧业,现代化、规模化进程加快,综合生产能力连创新高,畜禽蛋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。渔业生产繁荣发展,水产品总产量已经占全世界近40%。近年来,科学技术创新推动温室大棚、垂直农场、智能农牧场、植物工厂持续不断的发展,拓宽了农业发展新空间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需求,不断践行“大食物观”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中国须臾不忘初心,始终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实施大规模、有计划、有组织的扶贫开发,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以举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,实现全面小康,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。
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发展产业都是关键要素。产业兴旺,农民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,村集体才能发展壮大,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才有坚强保证。发展特色产业、支持外出务工、加快三产融合发展……各地各部门持之以恒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。各级政府持续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,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,农民生活“芝麻开花节节高”。
推进共同富裕,既要富口袋,也要富脑袋。我们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深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,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。近年来,各地由表及里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组织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,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。2024年“大地流彩 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”系列活动火爆出圈,优良历史传统农耕文化进一步得到保护和传承。
党组织领导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渐完备。积分制、清单制等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得到推广,农村移风易俗不断推进。多部门联合创建了29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2968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,一系列举措强烈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,提振精气神。
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。把农村建设得美好宜居,才能让农民群众有满满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领导农民持续不断的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,推动农村全面进步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农村民生显著改善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,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,行政村实现水、路、电、网全覆盖。
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。卫生厕所普及率、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持续提高,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%以上。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。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等深入实施。卫生室、农村敬老院、农村社区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正在千村万寨普及,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在中华大地徐徐铺展。
乡村振兴,国富民强。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伟大国家,民族要复兴、乡村必振兴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以更大的决心、更明确的目标、更有力的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伟大祖国的“强国梦”、中华民族的“复兴梦”。
联系人:陈经理
手机:18239189925
电话:13782648128
邮箱:547755487@qq.com
地址: 河南省焦作市民主北路